汽車配件現如今發展困境
商用車零部件企業是一個行業細分度較高的行業,大多為新興的個體性企業。對于這些中小企業而言,前期投入的資金壓力已經很大,并且投產后的利潤也不高,因此要想讓它們加大的投入就相對困難。而且在 時期內汽配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企業在原材料方面就需要支付很大一部分資金。
營銷單一是由于商用車零配件企業受限于地區的條塊分割,這決定了其只能通過點對點的模式維系客戶關系。而資金方面的問題也同樣決定了零配件企業難以用大量投入來進行技術。 性的重復建設使得零配件企業深陷價格競爭的泥淖,這造成了嚴重的資本浪費。一個完整的蛋糕被分得支離破碎,從而難以形成大規模的生產,進而使得它們贏利水平上不去,也難以在后續上進行大的投入。
但是盡管商用車零部件企業面臨的問題很多,但仍然有大部分企業能生存下來,其關鍵就在于整車廠的需求拉動。企業生產的畢竟是技術含量較少的零配件,人力成本和制造成本方面,對流動性資產的要求還是較少的。
整車廠的路徑選擇方面的問題也是當前零配件企業面臨重重困難的重要原因。國內大多數商用車車企都是不管什么型號、類型的產品都做,這不利于產品細分,進而不利于汽車零部件企業的細分,也不利于零部件企業潛心于某個細分產品。多數企業只看重當下的生產,而不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一部分商用車零配件即使有技術、產品,也沒有,它們甚至不懂得什么是保護。
當然商用車零配件企業的技術低端、利潤微薄也與商用車自身特征有關。商用車不同于乘用車,商用車是一種投資工具,客戶在購買時著重考慮的是它的性價比。只要它結實,購置的費用能夠 終地被使用中創造的價值抵消就足夠了。所以商用車對零配件配置的化要求較少,技術含量要求也較少。但另一個現實是,商用車的化要求也開始漸漸出現。一些商用車巨頭,在配置方面已經開始了化要求。在 時期內,許多大型商用車企已經大量進入國內市場,給國內商用車企業帶來了重大挑戰。在 時期內零部件企業應該做的事就是優化結構,提升技術競爭力,加強市場渠道能力。
由于缺乏 的后續資金來擴張產能,也沒有足夠寬裕的資金支持,多數零配件企業仍然限于點對點的營銷模式,難以走出地區市場, 難以成為知名的零配件企業。難成大器的商用車零配件企業仍然掙扎于微利時代。在 時期內,汽車零配件企業陷入了兩個難以擺脫的怪圈:一個是地方保護主義嚴重造成零部件企業一對一的營銷,其市場能力不足,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因此在整個商用車產業鏈中沒有決定權, 淪為代工廠;企業耽于低價競爭,不注重知識產權保護,反過來又增加了地方保護主義。 個怪圈是低技術含量導致低利潤,進而造成資金難以為繼,反過來再造成技術含量不高。
汽車零部件作為汽車工業的基礎,是支撐汽車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 因素。特別是當前汽車行業正在轟轟烈烈、如火如荼開展的自主與創新, 需要一個零部件體系作支撐。整車自主與需要零部件作基礎,零部件的自主創新又對整車產業的發展產生推動力,他們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沒有整車的自主,零部件體系的創新能力難以迸發,沒有零部件體系的支撐,自主的做大作強將難以為繼。
2005年1-12月,中國全部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8.67%;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21%;實現累計利潤總額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
這就是中國商用車汽配企業所面臨的循環式困境。